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会员信息    北京邮电大学发射2颗卫星
创建时间:2025-05-19 09:26

北京邮电大学发射2颗卫星

北京邮电大学联合长沙天仪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北邮二号”“北邮三号”卫星5月17日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在轨开展包括6G等在内的前沿通信与网络技术试验。

 

卫星技术突破

从技术突破层面看,这两颗卫星集成了多项北邮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像星间大容量激光通信、快照式高光谱遥感相机、太空服务器等。

研发团队攻克了太空服务器可靠性、高光谱相机实时性、激光通信系统在轨稳定性等难题。

以前传统卫星算力供应不可靠,就好比电脑常死机,数据处理效率低。现在太空服务器能实现单粒子故障检测自愈,就像电脑有了自动修复小助手,可靠性大大提高。

高光谱相机能做到双路像素级融合匹配,让拍出来的遥感图像更清晰,对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帮助极大。

激光通信载荷通信能长距离稳定建链,解决了通信带宽受限和方式单一的问题,数据传输又快又稳,就像从乡间小路升级到了高速公路。

这些技术突破为后续技术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将开展卫星互联网前沿技术试验

据悉,在轨的“北邮二号”与“北邮三号”将开展十多项卫星互联网前沿技术试验,这些技术试验代表了卫星互联网和相关领域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5G与6G公众号总结分析凸显了“通信+计算+ AI +遥感”的深度融合,标志着卫星技术从单一功能向“智能化、综合化”演进。

每一项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5G与6G公众号分析如下。

 

①通信与网络技术试验

星间大容量激光通信。很可能旨在通过激光实现卫星间的高速数据传输,替代传统微波通信,实现星间数据传输速率的数量级,并降低延迟。

星载激光通信载荷速率动态调谐。这项技术,5G与6G公众号预计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动态调整激光通信速率,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卫星语义通信。预计引入语义理解能力到卫星通信中,使信息传递更加智能高效,可能带来新的交互方式和服务模式。

6G星载核心网架构与轻量化UPF测试。可能在卫星端部署6G核心网用户面功能(UPF),5G与6G公众号预计旨在探索未来6G网络在太空中的应用,实现卫星本地化数据处理与分流,为超高速、低延迟的空间通信奠定基础。

星地IP视频语音通话。预计实现在地球表面与卫星之间的高质量视频和语音通讯,拓展远程协作的可能性。

 

②计算与操作系统试验

此类试验,5G与6G公众号预计是在卫星上运行专用服务器与操作系统,实现星上数据处理、存储和任务调度。

太空服务器性能测试。预计在太空环境中验证太空服务器的稳定性和性能,确保能够在极端条件下可靠运行,对于长期空间任务至关重要。

太空操作系统部署。可能涉及开发适合太空环境的操作系统,5G与6G公众号预计目标是能够有效管理卫星上的各种应用和服务,提升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卫星软件动态重构与容器增量更新。预计旨在允许远程更新卫星软件,快速响应新需求或修复问题,降低维护成本。

 

③遥感与智能化应用试验

高光谱数据采集与传输一体化。此试验,5G与6G公众号预计将高光谱成像与数据压缩传输集成设计,提升遥感数据从采集到地面接收的效率。

能耗散热感知的卫星遥感图像实时推理。可能是结合星上AI算力与能耗管理,在卫星端对卫星获取的遥感图像进行实时智能分析,在节省能源的同时提高分析速度和准确性。

 

④系统管理与协同技术试验

星地星间链路协议性能测量。此试验,5G与6G公众号预计将测试新型通信协议在复杂太空环境中的稳定性与效率,评估不同链路协议的表现,优化卫星网络的连接质量,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速度。

卫星基础测控与应用监控管理。预计确保卫星按照预定计划运行,并对卫星执行的任务进行监控和管理,保障任务顺利完成。

基于卫星物联网平台的星地控制协同。可能旨在促进地面设备与卫星之间的无缝对接,通过卫星物联网平台实现地面设备与卫星的双向控制。

卫星云组件轻量化与容错机制。可能旨在优化云计算资源的使用,同时保证系统在出现故障时仍能正常运作,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