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评价打分体系
一、评价指标来源
从各省(市)工信厅(局)发布的申报指南,可以看到历次“小巨人”的评价标准依然是本次“重点小巨人”评价打分的主要指标
否则填这些数据有啥用?
比如Z省提到:“对符合条件的从创新能力、成长性、“三新”“一强”推进计划等方面择优遴选推荐。”
加上“专、精、特、新”基础要素,评审的指标体系呼之欲出。
根据H市工信部门组织培训宣导提示的权重分配,大致可以绘制如下图表:
序号 |
评价指标(一级) |
指标权重 |
---|---|---|
1 |
专业化 |
10 |
2 |
精细化 |
10 |
3 |
特色化 |
10 |
4 |
创新能力 |
20 |
5 |
成长性 |
10 |
6 |
产业链配套 |
10 |
7 |
推进计划方案 |
15 |
8 |
推进计划成果 |
15 |
9 |
加分项 |
10 |
10 |
合计 |
100 |
二、指标
1、创新能力(20%)
创新能力,核心指标是研发费投入的绝对值、研发费投入占比、I类知识数量、标准等。补充信息的研发机构建设情况、科技奖励、重大科技项目等应该也在此列。
2、成长性指标增加了效率数据(10%)
这是今年新增的部分,包括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毛利率、人均营业收入、近三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率等。与以前仅关注营收增长不同,现在不仅要增长,还要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3、主观的“产业导向”评价拆分出了“产业链配套”(10%)
评价的核心依据是“主导产品和产业链配套情况”、“企业总体情况简要介绍”中的“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情况;所属产业链供应链情况”。
4、“三新一强”推进计划方案(15%)
企业“三新”“一强”推进计划拟实施的项目主观评价应该包括:可行性必要性论证充分、内容具体、实施稳步有序、保障措施全面、目标清晰;量化指标包括:计划投资额(万元)
5、加分项(10%)
根据今年工信部通知文件,估计是“属于重点产业链、工业“六基”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可以酌情加分。
6、“专、精、特”的指标是明确、清晰的,参考填报的数据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数据增补在补充信息表,建议重视,比如“主导产品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按照要求提供1000字以内的企业说明(不再接收第三方出具的证明材料)。
三、申报的参考建议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决定成败的主要因素包括创新能力、“三新”“一强”推进方案以及产业链定位。
1、有一票否决要素的企业不要申报,根本无法推荐参与评审;
2、企业不属于重点产业链的,第一批建议不要申报,可以考虑明年或者后年申报;
3、投资额、投资效益和标志性成果是双刃剑,太低竞争力弱,太高可能给自己挖坑,跳起来够得着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