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通信产业十大事件发布
12月18日,在通信跨年思享会——2024通信产业大会暨第19届通信技术年会上,在整合了产业链意见基础上,《通信产业报》全媒体总编辑辛鹏骏以数字人的方式,重磅发布了“2024年度通信产业十大事件”。
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擘画信息通信业深化改革蓝图
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就信息通信业相关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擘画,指出推进电信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信息通信业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建立和完善“一企一业、一业一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坚实支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算力产业进入繁荣发展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了国家对算力和算力网络建设的重视与支持。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础支撑。近年来,中国持续深入“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加速布局全国十大算力枢纽节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400G全光骨干网实现规模商用,上海、呼和浩特、哈尔滨等地相继建成万卡智算中心集群,新的数智中心也在多地建设。据工信部,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46EFLOPS,位居世界前列。“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建设的推进,将持续拉动算力市场需求的增长,助力算力产业进入繁荣发展期。
三、工信部扩大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试点 我国电信业对外开放迈入新阶段
10月23日,工信部组织召开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座谈会,正式启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四地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试点实施后,外资企业可在试点地区独资经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电信业务,深度参与中国算力、云服务等市场,共促中国数字产业发展。近年来,中国电信业开放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开放地域范围持续拓展。截至2024年9月,获准在华经营电信业务的外资企业增加至2220家,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在华投资经营电信业务,为促进中国电信市场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四个地区正式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标志着中国电信业对外开放迈入新阶段。
四、网络就绪、套餐发布 移动通信进入5G-A时代
2024年年初,在2024 MWC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中国移动宣布2024年在超过300个城市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5G-A商用部署,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积极推进5G网络向5G-A演进升级,扩大5G-A网络的覆盖范围。1月24日,上海联通发布了全国首个5G-A网络直播套餐——5G直播卡,正式商用5G-A。此后,上海移动、上海电信、深圳电信、深圳联通等地方运营商相继发布5G-A商用套餐和号卡,推动5G-A在全国各地陆续落地商用兑现。作为5G技术的演进,5G-A通过上下行多载波、网业协同等技术,实现了上下行速率倍增、超低时延,同时在物联、通感等方面全新升级,为网络应用场景拓展了更多可能。当前,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陆续部署5G-A网络、商用5G-A套餐,推动移动通信进入5G-A时代。
五、布局专业公司 构建通感网络 通信业助飞低空经济
2月4日,中国电信成立了运营商首家低空经济专业公司——中电信无人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也通过旗下现有专业公司,积极布局和开展低空经济相关业务,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依托5G-A通感算智一体化技术,积极构建低空智联网,打造低空信息基础设施能力体系,夯实低空经济“数字底座”。2024年是低空经济发展元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部门纷纷出台低空经济相关产业政策,全国各地掀起低空经济创业热潮。作为信息通信央企和链长,三大运营商通过不同方式积极开展物流、安防、监测、城市治理等领域相关业务,加速布局低空产业,引领通信产业链面向低空网络技术开发与商业实现,有力推动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赋能千行百业。
六、大模型能力持续迭代 通信业加速迈进AI主场
继2023年发布基础大模型之后,2024年三大运营商全面升级通用大模型。12月3日,中国电信发布星河视觉大模型2.0、视频生成大模型,进一步升级视觉大模型在AI安监、AI鉴伪、视频生产等方面的能力。在此之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分别发布了元景大模型2.0、九天善智多模态基座大模型。与前一代相比,元景大模型2.0拥有文生视频、图像可控生成等多项业界先进的多模态能力,九天大模型具备长文本智能化解析、全双工语音交互、视频与图像处理、结构化数据深度洞察等通用能力。在智能时代,三大运营商躬身入局,加速迈进AI主场,持续推进AI大模型升级迭代与创新发展,使其AI基础设施筑基者、AI模型应用赋能者、AI信息服务创新者的AI时代“新三者”角色更鲜明。
七、千兆用户破2亿,万兆商用发布 固网宽带加速升维
2024年,三大运营商加速推进千兆光网的普及,促进FTTR用户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4年10月底,千兆以上速率固网宽带用户突破2亿户,达2.03亿户,比2023年末净增4020万户,占总用户数的30.4%。另据财报,三大运营商FTTR用户已经突破2000万大关,到2024年年底,将达到3700万。与此同时,随着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推动“万兆城市”建设,三大运营商也陆续发布万兆宽带套餐和产品,例如中国电信在上海等地发布万兆云宽带,上线“美好家万兆融合套餐”;中国联通在北京正式发布万兆宽带,并向市民开放万兆体验空间;中国移动面向家庭市场发布“移动爱家万兆宽带产品”与创新应用示范成果。随着千兆光网用户突破2亿、FTTR业务加速普及、万兆光网陆续商用落地,固网宽带业务正加速升维突破。
八、大型低轨星座建设启幕 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商用 卫星互联网加速迈向商业时代
8月6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首批1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规模在1万颗以上的大型低轨星座,正式拉开建设大幕。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卫星通信业务,发布并商用手机直连卫星、北斗短报文等卫星互联网业务,华为、荣耀、小米等品牌智能手机终端也陆续支持手机智联卫星通信、双向北斗短报文通信等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信将推进手机直连卫星终端向3000元价位段下探,并通过技术升级实现由卫星通信、卫星短信向支持卫星数据以及双向北斗短报文拓展。随着大型低轨星座建设启幕,手机直连卫星业务普及,中国卫星互联网正加速迈入商业时代。
九、11部门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 助推移动网络从“建好”迈向“好用”
2024年年初,工信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高度重视、扎实推进,特别是在重点场景“信号升格”、用户体验“感知升格”、资源要素“保障升格”及监测评测“能力升格”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例如中国电信在在四川,铁路沿线新建400余个高铁专网站点,实现了4G/5G信号全覆盖,提升了旅客在动车上的网络体验。中国联通在山东菏泽多举措完善地下停车场信号覆盖,一年来开通地下停车场基站378处,累计覆盖532处。中国移动在浙江杭州累计完成12场万人级大型展会网络保障,会展场景5G上行体验速率同比提升21%,5G下行体验速率同比提升13%。“信号升格”专项的行动持续开展,实现移动网络信号显著增强,移动用户端到端业务感知明显提升,推动移动网络从“建好”迈向“好用”。
十、“扬帆”行动再升级 加速5G更大规模融入实体经济
1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印发了《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以下简称《扬帆升级方案》)。《扬帆升级方案》明确了5G应用发展目标,到2027年底,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38个,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75%,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1亿,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部署了四方面主要任务,一是应用升级,推动多方位深度赋能;二是产业升级,构筑全链条发展支撑;三是网络升级,提升全场景服务能力;四是生态升级,强化多层次协同创新。《扬帆升级方案》印发将持续增强5G规模应用的产业全链条支撑力、网络全场景服务力和生态多层次协同力,全力推进5G更大规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