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化的发展背景及行业现状分析
一、数据资产化发展背景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和管理并列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反映了随着经济活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凸显,成为最具时代特征新生产要素的重要变化”。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目标、政府工作重点及人民的行动纲领,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发挥数据在产业发展中重要作用。
1、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2022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系统提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框架,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四方面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各地区加快制定出台数据开发利用的规则制度,已有18个省市出台数据相关条例,促进地方规范推进数据汇聚治理、开放共享、开发利用、安全保护等工作。多地积极探索数据管理机制创新。
2、探索数据资产化路径
2023年8月21日,财政部印发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2023年9月8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了《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为数据资产的评估实务提供了指引。 《暂行规定》和《指导意见》均是财政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2023年12月31日,国务院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规范和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积极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新模式。
3、统筹监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联合17个部门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二、数据资产化发展背景行业现状
财政部于2023年8月21日发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将从202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将推进企业加强数据资源管理向数据资产管理的演进,根据《2023普华永道中国首席数据官调研》以中国2500家最大上市企业的年报为样本进行分析。制定数据战略、确保数据合规和安全是首席数据官最重要的工作议程,而数据资产化的受重视程度在所有工作议程选项中排名最后。
《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明确了数据资产在会计上入表的相关规定,明确了数据资产化的路径支撑,使得数据可以被认定为无形资产,可以向社会融资,该规定将成为数据资产化的内在推动力。但是,目前的难点还是在数据的确权上,特别是一些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数据,需要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根据普华永道的调研显示,近一半的中国企业(49%)在数据创新语境下提到了数据,表明企业更倾向于向公众披露将如何利用数据发掘创新机会,而仅不到4%的中国企业在数据资产的语境下提及数据,说明大多数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数据资产的重要价值。
中国的数据资产化在平台公司、银行等应用得比较广泛,不仅可以催生出公司新的业务品类,也可以成为资产。但是与《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相关的配套措施还没有出台,最终的成效还要看如何落地执行,只要将数据与金融市场联系起来,将有利于数据资产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目前,中国企业在数据的战略与治理、安全与合规、生态与交易、资产与运营等相关工作领域,大多由IT、战略、运营、总裁办等职能部门承担了各项数据工作的管理责任,数据部门并未发挥应有的主力作用,有很大改进空间。与海外企业更加倾向关注数据保护不同,近一半的中国企业在年报中更倾向提及数据创新。得益于多年来以技术为重要驱动因子的业务增长内核,国内通信、媒体与科技行业企业在利用数据驱动增长方面有更加敏锐的嗅觉和更为全面的思考和计划,更加依赖通过管控数据的提供和分析,识别和验证新的商机。
来源:数据资产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