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申报】北京市2023北京智慧城市场景创新需求清单揭榜工作通知
创建时间:2023-10-31 09:00

【申报】北京市2023北京智慧城市场景创新需求清单揭榜工作通知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组织开展

2023北京智慧城市场景创新需求清单揭榜工作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开展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开放试点”指示要求,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北京市关于推进场景创新开放加快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为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场景创新需求开放,加速前沿技术突破,形成一批智慧城市应用场景示范案例,现组织开展2023北京智慧城市场景创新需求清单揭榜工作。

一、2023北京智慧城市场景创新需求清单

(一)市级综合场景需求清单

1.前沿技术类场景

(1)大模型+“京办”政务办公智能化场景

(2)大模型+产业知识图谱构建及智能化分析场景

(3)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感知与智能预测场景

(4)基于国产可信算力的城市治理视频大模型全域智能训练场景

2.感知监测类场景

(5)渣土车跨区域协同治理场景

(6)大流量客流智能监测场景

(7)天空地一体化动植物栖息地智慧保护应用场景

3.城市治理类场景

(8)基于“6+4”的实验室综合监管场景建设

(9)基于治理链的城市无界公园智能监管场景建设

(10)交通通行服务场景

(11)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估场景

4.应急安全类场景

(12)消防现场数据多维感知场景(消防救援现场透明化一期)

(13)城市内涝积水监测场景

(二)领域专项场景需求清单

(1)露地蔬菜(甘蓝)智能化自主移栽应用场景

(2)土壤元素快速检测应用场景

(3)基于图像技术的设施园艺动态监测应用场景

(4)新型装配式温室精准感知与智能环控应用场景

(5)设施无土栽培关键养分智能检测传感应用场景

(6)宜机化日光温室水肥精准管理模型与变量灌溉应用场景

(7)设施环境植物高通量表型检测应用场景

(8)奶牛体型外貌智能鉴定应用场景

(9)蛋鸡育种选育智能应用场景

(10)果园宜机化智能迷雾药液喷洒应用场景

(三)区域专项场景需求清单

(1)经开区亦智政务大模型服务平台技术验证

(2)基于大模型的驾驶舱“边问边查”场景应用

(3)基于大模型的政务“边聊边办”场景应用

(4)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低代码自动构建技术验证

(5)多源异构算力资源柔性调度服务应用场景

(6)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感知数据专区建设运营场景

(7)基于EUHT专网的餐饮油烟监测专项治理场景

(8)园区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监测场景

(9)AI+无人驾驶技术在市政设施巡检中的应用场景

(10)城市内涝综合分析模型场景建设

(11)非现场综合执法智能监管场景

(12)基于“三京”的多网融合贯通示范应用场景建设

(13)智慧养老健康监测场景

(14)“门前三包”一码通用场景

(15)基于身份链平台的民生服务应用场景建设

二、申报要求与说明

(一)申报条件与要求

1.鼓励全国范围内具有攻关能力的企业及联合体揭榜。揭榜方应具备良好的运营和财务状况,且近3年无严重失信记录行为。

2.场景攻关地在本市,符合本市产业政策要求,手续齐全。攻关周期不超过1年,开始时间应晚于2023年10月30日。

3.申报方案应未获得其他市级财政资金支持。

4.申报单位需按要求提交申报材料。申报单位自愿填写相关材料,承诺相关事项,并对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二)申报时间与流程

1.场景需求详细指标参数可咨询各场景需求对应场景业主单位获得(详见附件1)。

2.符合条件的申报单位,请于2023年11月13日17:00前将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一套)按要求(详见附件2)报送至各场景需求对应场景业主单位。纸质版材料统一按照A4纸型胶订制作,封面及骑缝处应加盖场景揭榜单位公章。

 

附件:附件下载

 

 

 

附件1

智慧城市场景创新需求清单及联系方式

 

序号

场景攻关方向

场景描述

场景业主单位

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1

大模型+“京办”政务办公智能化场景

应用大模型技术建立“智慧办公助手”,以“京办”为服务入口,基于指令识别+指令编排,为“京办”平台提供先进的AI技术支持,提供政务办公场景所需的辅助决策、智能问答、消息摘要、知识推荐和检索、文件辅助处理等知识辅助特色服务,提升办公人员知识获取效率,实现主动获取+智能推荐一体,满足全知、全能、全面的政务办公知识需求。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赵婉

13671158610

zhaowan@jxj.beijing.gov.cn

2

大模型+产业知识图谱构建及智能化分析场景

依托大模型知识管理能力,整合多源数据,实现智能分析、分类、匹配、检索,简化知识提炼流程,降低人工进行知识加工的成本,并以最适合有效的方式存储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关系型数据库(二维表知识)、图数据库(知识图谱)、向量数据库(非结构化文档或问答库)等多种形式;跟踪国内外产业经济发展动态,聚焦热点问题,形成连续、多维度、可自洽的研究资源池,支持利用多源数据对大模型进行微调训练,得到效果更优的产业知识相关领域大模型;利用大模型结合多种类型知识库进行知识问答和研报生成,提升效率;支持信创环境、国产化数据库,可使用国产化GPU进行大模型推理。

北京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薛健

64028913

xuejian@jxj.beijing.gov.cn

3

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感知与智能预测场景

建设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态势感知与智能预测分析场景,围绕经济运行态势研判准确性低,对调度决策支撑度低、个性化分析能力支撑不足等问题,融合应用大数据、大模型等相关技术,面向经济运行感知、实时预测及风险预警场景,研发形成符合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预测场景需要的多源异构混频大数据预测预警模型集,落地一套通用的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预测场景解决方案。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伊喆

55578158

yizhe@jxj.beijing.gov.cn

4

基于国产可信算力的城市治理视频大模型全域智能训练场景

围绕视频分析高度依赖人工鉴别、算法开发成本高、效率低、场景单一、视频资源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设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城市影像视频智能分析场景,重点攻关大体量视频综合分析技术突破及工程化应用,探索融合国产可信算力+自主大模型+高质政务数据的首都超大城市治理视频大模型组件,实现基于视频流的审批、监管等跨部门协同联动,率先在城市治理事件领域,开展技术应用试点验证,实现对全域接入摄像头的全场景算法分析,突破一头多用,基于场景落地形成一套国产化视频大模型城市治理事件综合自动巡检产品。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罗珺

67880397

luojun@bda.gov.cn

5

渣土车跨区域协同治理场景

建设基于智慧城市视频感知体系的渣土车跨区域协同治理场景,围绕当前渣土车跨区域、跨部门联动治理中面临的“黑车”、遗撒、虚假运单、非法倾倒等问题,开展渣土车相关视频感知算法标准化适配、算力统筹,实现市、区视觉感知算法和数据联动;建设全市级别的渣土车治理感知专题库,实现市区数据共享,并率先在2个区开展跨区域协同治理试点,实现全市域级别的渣土车违法、违规行为智能识别、综合研判。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梁玉晨

13146052522

liangyuchen@jxj.beijing.gov.cn

6

大流量客流智能监测场景

建设基于视频图像分析的重点站区大流量客流智能监测场景,围绕北京重点站区、轨道交通等重点场站客流监测视频数据人工查阅难度大、智能分析处理能力不足、重点人群和事件自动预警能力不足等问题,应用机器视觉、智能分析、检索对比等技术建立重点站区客流智能监测解决方案,形成多维度融合的大流量客流监测分析模型。实现重点站区大客流精准预警、快速响应、高效调度,提升客流疏导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

北京市重点站区管理委员会

刘香萍

63457292

liuxiangping@zdzqgw.beijing.gov.cn

7

天空地一体化动植物栖息地智慧保护应用场景

建设天空地一体化动植物栖息地智慧保护场景,围绕湿地公园、园林生态体系动植物监测中动植物巡护救助不及时、栖息地生态状况分析缺失等问题,以北京市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试点,应用卫星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搭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立体监测与智能分析平台,建立鸟类迁徙、候鸟识别、生境变化预测、病虫害防治、生物多样性识别等算法模型,实现保护区生态现状智能分析及可视化展示,提升保护区动植物巡护、救助信息上报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效率,提升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态环境精准保护能力。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闻淼

84236290

bjlinbaozhanfzk@yllhj.beijing.gov.cn

8

基于“6+4”的实验室综合监管场景建设

为支撑“6+4”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任务,针对监管对象多、任务压力大、主体扰动多等问题,围绕“实验室监管”这一场景,探索开展“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触发式监管、远程监管等新型监管模式,实现监管资源数字化、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数据可共享,打造“综合监管”新模式,减少监管部门检查工作量和对市场主体的扰动次数,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手段,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罗珺

67880397

luojun@bda.gov.cn

9

基于治理链的城市无界公园智能监管场景建设

重塑无界公园“新边界”应用场景,需选取一个公园为试点,基于治理链的治理要素中心感知接入、事件管理中心任务协同、算法管理中心视频算法仓能力,同时利用市区两级算法协同,加强无界公园场景中的感知、事件、资源协同管理效能。通过视频感知、边缘计算、视频算法调度,以公园景点协同场景为基础,形成城市运行管理面向特定专项场景的事件协同处置架构。通过技术攻关算法调度、云边算力协同,提升城市管理场景灵活性,减少20%成本,提升30%的场景上线周期。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10

交通通行服务场景

场景建设内容及指标请咨询联系人。

北京市公安局

陈高翔

13811278580

 

11

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估场景

以评估道路安全风险、开展交通事故预防为导向,结合业务理论、行业标准、算法模型,开展道路数据要素的基础治理,形成道路信息采集、维护、核对的规范流程和编码工具,提高道路信息与交管业务信息的匹配度和可用性,为挖掘数据价值奠定基础;重点围绕道路信息和交通事故数据,研究道路要素与事故风险的关系指标、规律特点,构建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算法模型,提高隐患道路排查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助力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水平。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李祥河

库玉璇

19810229970

13911367179

lixianghe@jtgl.beijing.gov.cn

12

现场数据多维感知场景(消防救援现场透明化一期)

建设消防救援现场透明化场景,围绕消防现场消防员生命体征监测、消防员室内高精度定位以及单兵、消防车辆配备的多种感知采集设备的集成整合等问题,应用物联感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形成消防救援保障人员安全、现场高效决策的解决方案,对消防救援现场开展智能监测。实现灾害现场从单一图像感知到图像、数据、音频感知的全面提升,灾害现场情报收集能力提升30%,缩短现场作战处置时间10%以上。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

王飞

82215085

txc@bj.119.gov.cn

13

城市内涝积水监测场景

建设城市内涝积水监测场景,围绕当前北京汛期部分区域积水内涝严重、风险地图辅助预警研判和指挥调度信息化欠缺、城市物联网防汛预警未形成合力等问题,应用水利专业模型、AI、物联网技术,形成城市内涝积水监测预警解决方案,对北京市内涝积水开展全面的智能监测。实现区域内涝预警风险达到一定数值时,提前发出预警信息;推动北京城市积水内涝风险地图更新和完善,标注实时雨量、水位、积水风险等信息;指导城市排水管网、泵站、渗水砖、下沉式绿地等设施的建设,助力建设海绵城市。

丰台区水务局

刘建

63812136

ftshuiwuju05@mail.bjft.gov.cn

14

露地蔬菜(甘蓝)智能化自主移栽应用场景

露地蔬菜(甘蓝)移栽人力投入成本高、移栽环节存在重耕漏耕、标准不统一、质量不可控、直线度参差不齐等问题,应用北斗定位导航、精准轨迹拼接、机具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甘蓝智能化自主移栽作业技术装备,实现自动取苗、分苗、投苗。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余礼根

18610715026

360088609@qq.com

15

土壤元素快速检测应用场景

因为土壤过于复杂,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全指标速测技术。针对土壤元素难以现场快速测量等难题,研制土壤硝态氮和多种元素现场快速测量方法,实现土壤元素的现场快速测量,并可对土壤中元素分布图形化显示。

16

基于图像技术的设施园艺动态监测应用场景

设施农业具有作物种类多、种植密度大、生长过程动态化等特点,生产监测存在识别难等问题,本场景意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的算法模型,基于实时采集的大量设施图像数据和环境参数,研制多源数据融合的设施园艺作物品类识别、生育期识别、产量智能预测等模型,提高设施监测信息化水平。

17

新型装配式温室精准感知与智能环控应用场景

目前北京市设施农业奖补政策支持设施温室的建设与改造,急需配套成熟的温室环境智能控制技术,突破温室环境传感、温室设备集成联动控制、不同作物环境控制模型等核心技术环节,突破国产温室环境感知和环控装备存在体积大、功耗高、数据精度低、可靠性差及配套系统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创制一体式、太阳能供电、数据无线传输、支持远景近景图像视频采集、高精度、低功耗的新一代设施温室专用传感器,实现装配式温室环境的精准感知与智能调控,有效支撑北京市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18

设施无土栽培关键养分智能检测传感应用场景

大型连栋玻璃温室无土栽培营养液关键养分含量监测国产传感器缺乏稳定性和可靠性,构建多种无机离子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检测传感系统,实现设施栽培无土环境中的K+、NH4+、NO3-浓度智能化精准检测。

19

宜机化日光温室水肥精准管理模型与变量灌溉应用场景

针对传统南北垄向种植模式下全棚均量灌溉方法无法适用于宜机化东西垄向种植模式的问题,建立以光辐射为驱动、田畦为单元的日光温室东西垄种植下水肥变量调控方法,构建基于边缘计算的日光温室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确保作物适宜生长周期,提升水肥利用效率。

20

设施环境植物高通量表型检测应用场景

针对作物表型高通量获取技术受国外垄断,难以构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植物表型大数据高通量、自动化系统平台导致设施植物育种技术研究受到制约等问题,创制设施环境下流水线成像室表型平台、轨道表型平台、无人车表型平台以及机器人表型平台系统,实现植物形态结构、颜色纹理以及光谱生理等多模态表型指标自动化解析,解决我国农林植物表型软硬件系统装备“卡脖子”问题。

21

奶牛体型外貌智能鉴定应用场景

非接触式体型外貌自动鉴定无须人工干预,能够实现对奶牛体型外貌自动鉴定,但鉴定模型受不均匀环境光照、牛只运动等影响,造成鉴定分值受主观影响较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多角度体型外貌视觉特征,创制奶牛体型外貌智能鉴定装置,提升复杂环境下体型外貌鉴定模型的普适性,提高鉴定速度与精度。

22

蛋鸡育种选育智能应用场景

面对传统育种方法的局限性和大数据处理的挑战,通过建立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分析各选育点中选育目标与选择性状、选择条件之间的联系,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育种决策,确保选育过程始终符合预定目标,提高育种效率与精确性。

23

果园宜机化智能迷雾药液喷洒应用场景

果园生产面临农事作业强度大、肥药喷洒不精细等问题,应用自主导航、路径自主规划与自动寻优等技术方法,创制果园宜机化自动巡检与智能迷雾喷洒装备,实现无人驾驶果园视频图像和火情监测识别、肥药自动喷洒。

24

经开区亦智政务大模型服务平台技术验证

基于通用预训练大模型,使用本地大数据训练,建设具有经开区认知能力的“亦智”政务大模型平台,采用国产化自主可控框架,建设有效易用的大模型微调训练工具链,实现任务微调训练的自闭环,提供数据管理、模型训练、模型管理、模型压缩、模型发布等能力,支撑多元大模型优化训练的全流程,为政务咨询、智能检索、交互式智能政务办事、城市精准治理等场景建设,提供大模型能力支撑,助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审批局

罗珺

67880397

luojun@bda.gov.cn

25

基于大模型的驾驶舱“边问边查”场景应用

针对领导驾驶舱应用中存在的需求变化多、分析要求高、响应速度快等问题,通过与数字人对话式的互动体验模式,借助大模型语义理解、自主学习和智能推理等能力,实现对IOC主题大屏各类指标数据进行对话式问答查询,并生成总结摘要、精准数据以及可视化动态图表,探索开展领导指挥决策场景下“动态问数”的需求,提升辅助决策支持效率,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审批局

罗珺

67880397

luojun@bda.gov.cn

26

基于大模型的政务“边聊边办”场景应用

针对窗口咨询量大、传统客服回答单一、线上一次办成率不高等问题,借助大模型语义理解、自主学习和智能推理等能力,开展基于大模型的“边聊边办”场景建设,探索在食品经营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等2个服务事项办事过程中,引导申请人以聊天的方式完成事项的自动申报,创新线上办理服务新模式,提高政务咨询、智能检索、交互式智能政务办事以及智能问答水平,助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形成基于大模型的政务服务办事应用首方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审批局

罗珺

67880397

luojun@bda.gov.cn

27

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低代码自动构建技术验证

针对业务需求频繁变化、任务快速响应、应用重复建设、技术难以迭代更新等政务系统软件开发痛点问题,利用大模型语义理解、代码自动生成等能力,充分复用经开区现有大数据平台共性组件,走通政务智能低代码开发平台建设技术路线,采用“托、拉、拽”的形式进行应用场景的构建与服务发布,搭建及时响应,灵活变更、业数一体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探索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方式搭建开发应用,降低应用开发门槛,调动业务人员数字化转型应用的积极性,有效提升系统搭建开发速度和业务变化的响应速度。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审批局

罗珺

67880397

luojun@bda.gov.cn

28

多源异构算力资源柔性调度服务应用场景

经开区作为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拟开展算力服务中心建设。针对算力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衡、多源算力调度难度大、利用效率低、缺乏精准计量手段等问题,围绕多源异构算力柔性调度这一场景,探索开展多源异构算力组网、可配置算力调度引擎(原子调度、故障调度、亲和性调度、就近调度、负载调度等)、信创资源调度(验证国产CPU、GPU、NPU、DCU等芯片的混合纳管和调度),实现通用算力、超算、智算等异构算力的统一纳管和智能编排,打造多云跨域算力资源、国产CPU/GUP统一资源纳管和智能编排,基于算力调度引擎满足多云厂商的算力资源要素、跨区域的资源编排下发,弹性资源调度,降低AI训练模型与高性价比的算力资源匹配,降低企业使用算力的成本,实现区域算力资源的统筹规划和优化配置。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审批局

罗珺

67880397

luojun@bda.gov.cn

29

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感知数据专区建设运营场景

经开区前期统筹建设有大量视频及感知设备,实现了“多杆合一、多感合一、多箱合一”,针对感知数据流通融合难、开发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借助经开区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优势,以城市感知数据为突破口,探索感知数据专区建设和服务新模式,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数据安全要求,开展“集约建设、融合汇聚、开放共享、服务高效”的一体化感知数据运营,释放数据潜力,盘活数据资产,研究感知数据产品和服务交易盈利模式,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应用创新试点。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城市运行局

冯丽颖

 

67887513

 

fengliying@bda.gov.cn

30

基于EUHT专网的餐饮油烟监测专项治理场景

针对餐饮油烟检查领域监管效能低、监管人员投入大等痛点问题,以油烟监测物联设备和摄像头,实现对餐饮油烟净化器运行情况的远程监控,并利用经开区特有的EUHT(无线宽带数据专网),选择覆盖范围内的试点餐饮企业进行数据传输,走通技术路线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实现餐饮油烟企业专项监管的目标,降低人员现场检查频次,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城市运行局

冯丽颖

67887513

fengliying@bda.gov.cn

31

园区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监测场景

面向经开区在园区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领域精细化、数字化和预防性监测手段不足的痛点,选取经开区1个危险源企业为试点,归集危险源数据,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分析评估城市复杂耦合风险,建设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析模型以及政企互动联动指挥体系,构建立体化监测网,形成一张人防、技防、物防有机融合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网,以模型监测识别代替人工现场检查,提高重大危险源的智能化、高效化管理,在经开区形成园区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模型首方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城市运行局

冯丽颖

67887513

fengliying@bda.gov.cn

32

AI+无人驾驶技术在市政设施巡检中的应用场景

结合经开区城市运行大脑实际管理情况,针对道路及市政设施监测不够及时等问题,充分挖掘经开区无人驾驶、无人配送等车辆运行场景应用效率,在无人车运行过程同步采集道路市政设施情况,自动识别市政设施破损、遮挡等违法情况并推送到城市大脑,实现指挥调度自动化、智能化,以无人车代替人工巡查,释放紧张的人力资源,提高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审批局

冯丽颖

67887513

fengliying@bda.gov.cn

33

城市内涝综合分析模型场景建设

针对城市局部区域内涝预测模型缺乏、河湖淹没模型应用效果差等问题,基于经开区城市运行大脑的水务历史数据、积水监测、水量监测等数据,立足内涝模型监管和态势预测发展,设计基于区域实际的城市内涝预测模型,确定内涝风险区域,预测淹没趋势,评估内涝风险程度、提供基础设施更新补充建议,并关联应急预案进行业务协同处置,准确引导和把握内涝监管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升防汛排水业务智慧化管理水平。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综合执法局

冯丽颖

67887513

fengliying@bda.gov.cn

34

非现场综合执法智能监管场景

在当前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地下管线上方破路行为检查中,对工地土方未苫盖、工地出口处未设置洗轮机、道路破损等违规行为处置过程中,执法人员主要通过人力巡查的方式才能覆盖施工工地以及地下管线,需要大量的人力及时间成本,导致问题发现不够及时,违法处理相对滞后。为此,需要基于施工工地的视频图像信息,开展工地洗轮机启用识别、工地土方苫盖识别、地下管线上方破路等算法研发,将土方未苫盖、带泥上路、地下管线破路等疑似违法现象及时推送至执法人员,提高执法检查效率,减少人员成本,强化对施工工地的管理,减少对现场的打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城市运行局

王兰兰

67892062

Kfqzhzf1d@163.com

35

基于“三京”的多网融合贯通示范应用场景建设

经开区围绕“三京(京办、京通、京智)”超级智慧终端应用,针对内部平台数据不互通,应用入口未整合、业务联动不协同等问题,以应急决策指挥场景为切入点,开展技术路线设计和应用预案推演,进行企业准入准营、综合监管、政策兑现、应急处置等业务联动,打通独立业务之间数据和流程,探索基于区大数据平台的多网数据互通及业务接口联通,实现“政务办事+城市治理+领导调度”等多网融合(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慧治)和协同联动机制,实现基于“三京”的多端融合应用。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荣华街道

罗珺

67880397

luojun@bda.gov.cn

36

智慧养老健康监测场景

以街道养老驿站为试点,构建智慧养老健康监测场景,通过整合水电气热数据、视频、穿戴物联设备,开展健康小屋监测、卧床失能老人可穿戴设备监测、老人防跌倒视频自动监测、独居老人的水电气热监测等场景建设,实时监测了解老人情况,通过算法发现老年人异常行为,实现自动报警,上报给社区及帮扶人员,快速应答老年人需求,紧急处理突发事件,实现多方需求闭环响应,赋能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有效提升对老人、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等的支撑能力,促进具有经开区特色的为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提升辖区老年人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荣华街道

张莉

67837709

rhjdjmswk@bjdx.gov.cn

37

“门前三包”一码通用场景

利用二维码、物联感知、感知等多种技术,开展荣华街道辖区内商户“门前三包”一码通用场景建设,建立辖区商户“一户一码”,打破传统纸质监管方式,实现信息查看、业务办理、咨询投诉等多场景扫码应用:一是方便商户录入个人信息、营业执照、责任书等;二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拓宽群众举报、投诉建议的途径,密切群众与街道联系;三是检查人员扫码发现问题,并进行上报,同时通知相关商户进行整改。通过以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纸质手段,打造门前三包特色示范区域,形成荣华街道独特的门前三包环境治理体系。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审批局

刘响

刘召

13701160031

15910677037

1358945525@qq.com

38

基于身份链平台的民生服务应用场景建设

面向应用系统中自然人身份管理体系不统一,自然人隐私数据安全体系不健全,自然人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体系未形成,身份核验机制缺乏统筹等痛点问题,利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汇聚自然人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探索建立经开区统一自然人数字身份体系,在经开区范围内开展机关人员一网通行、个人服务“无证办”等示范应用场景建设及验证,改变原先在各类应用系统中分散式的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实现"一次登录,精准识别、全区通行"的便民服务场景建设,形成无证办事的长效机制,增强社会群众在一系列“无证明”办事过程中的体验感。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审批局

罗珺

67880397

luojun@bd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