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北京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关于开展“技术助航”活动的通知
一、活动背景
为切实做好独角兽、前沿科技等创新型企业的深入服务,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向创新型企业集聚,营造有特色、有品牌的创新服务生态,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启动企业“助航计划”,在技术对接、上市融资和政策宣讲等方面为企业搭建“牵手”对接平台。
二、活动安排
现启动首批“技术助航”系列对接活动,为央企国企、行业龙头企业、独角兽、前沿科技等创新型企业搭建交流平台。经过前期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首都创新大联盟、中关村轨道交通视频与安全产业技术联盟等对轨道交通、5G通信、智慧城市、生态环保领域及绿色智慧建筑等领域技术需求进行梳理,现发布首批技术需求清单,请专注于相应技术领域、拥有前沿技术和产品,并有意向与表单中相关企业合作、协同开展技术攻关的企业积极报名参加。我们近期将根据报名情况选取匹配度较高的企业按领域陆续举办多场技术对接专场活动。
三、报名须知
截止时间:2022年7月25日(星期一)下午17点
报名方式:按照希望参加的不同领域对接活动填写报名信息表(下载附件)反馈至相应邮箱。
轨道交通领域回执邮箱:zhaoy@vstr.org.cn;
5G领域回执邮箱:liuwei3@cmdi.chinamobile.com;
智慧城市、生态环保、绿色智慧建筑领域回执邮箱:xuyangxuan@163.com。
技术对接活动具体时间、地点后续另行定向通知。
四、问题咨询
轨道交通领域:010—65360922
5G专网建设领域:010—52696688-6008
智慧城市、生态环保、绿色智慧建筑领域:010—66159316-810
附件: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2年7月18日
附件1:首批技术需求清单
序号 |
需求领域 |
需求名称 |
内容描述 |
需求方 |
1 |
轨道交通领域 0(咨询电话:65360922)
|
LiDAR自动驾驶技术用于铁路周界入侵检测的应用开发合作 |
铁路沿线巡防与周界入侵报警是目前国铁集团的重点关注内容,也是各路局今后几年的重点投资项目之一,其中线路远距离入侵检测和自动报警技术是难点,目前正在尝试的技术包括可见光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多光谱图像分析,基于热成像智能分析等。LiDAR自动驾驶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的高速、远程(150-250米)、针对人/车/物体的准确度高的快速物理探测技术,与铁路的周界入侵检测报警的需求非常相近,设备运行环境也非常相似(比较严酷的户外环境包括震动等),目前技术项目性质是补强,所以需要与既有铁路视频平台集成商合作。 |
北京世纪瑞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东方智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银江瑞讯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易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铭软智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2 |
铁路无人机飞控、载荷及长航时技术的应用开发合作 |
铁路无人机应用正处在逐步开始阶段,需要长航时、高精度视觉载荷、以及高安全精准复拍的无人机飞控、载荷、专用电池等技术,目前以大疆商业无人机为主,需要找能改进大疆无人机或开发专用无人机的技术厂家进行合作。 |
||
3 |
铁路通信音视频云平台基础软件的应用开发合作 |
铁路通信已经开始应用云计算和云存储,但从通信业务角度看,我们不仅单纯提供一般云计算和云存储服务,而是提供音视频云平台,目前集成商(视频平台)不具备这样的开发能力,所以需要寻找音视频平台的合作。 |
||
4 |
铁路图像智能分析开发平台的合作 |
铁路图像智能分析属于长尾型业务,需要适应灵活定制和不同场景小样本的视频分析软件平台,目前行业内专业场景分析的厂家和专业队伍较少,需要找有合适技术能力的企业合作。 |
||
1 |
5G专网建设领域 5(咨询电话:52696688-6008)
|
5G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专网建设相关芯片、器件、软件和整机技术研发合作 |
工业互联网领域5G专网解决方案相关的技术:包括数据处理芯片(FPGA、MCU、DPU、GPU、CPU);射频芯片(mmw相控阵天线、各类终端天线、放大器);5G专网设备(1.以太网交换机、TSN交换机、mmw基站、无线MESH设备。2.5G终端智能工业网关。3.国产服务器及配件:主要应用基站及核心网的GPU/CPU板卡如飞腾FT2000/5000、瑞芯微3588等;国产FPGA如复旦微)。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通信系统与设备研究所 |
2 |
智慧园区领域5G专网解决方案相关技术:包括数据处理芯片(FPGA、MCU、DPU、GPU、CPU);射频芯片(mmw相控阵天线、各类终端天线、放大器);5G专网设备(1.以太网交换机、TSN交换机、mmw基站、无线MESH设备。2.国产服务器及配件:主要应用基站及核心网的GPU/CPU板卡如飞腾FT2000/5000、瑞芯微3588等;国产FPGA如复旦微)。 |
|||
3 |
车联网领域5G专网解决方案相关技术:包括数据处理芯片技术(FPGA、MCU、DPU、GPU、CPU);射频芯片技术(mmw相控阵天线、各类终端天线、放大器);5G专网设备技术(1.以太网交换机、TSN交换机、mmw基站、无线MESH设备。2.国产服务器及配件:主要应用基站及核心网的GPU/CPU板卡如飞腾FT2000/5000、瑞芯微3588等;国产FPGA如复旦微)。 |
|||
4 |
无人集群相关5G专网解决方案技术:包括数据处理芯片技术(FPGA、MCU、DPU、GPU、CPU);射频芯片技术(mmw相控阵天线、各类终端天线、放大器);5G专网设备技术(1.以太网交换机、TSN交换机、mmw基站、无线MESH设备。2.主要应用基站及核心网的国产GPU/CPU板卡如飞腾FT2000/5000、瑞芯微3588等、国产FPGA如复旦微、无人车、无人机技术)。 |
|||
5 |
空天地海网络相关解决方案相关技术:包括数据处理芯片技术(FPGA、MCU、DPU、GPU、CPU);射频芯片技术(mmw相控阵天线、各类终端天线、放大器);5G专网设备;5G专网与卫星互联网衔接融合技术。 |
|||
6 |
5G+数字孪生与3D点云应用相关芯片、器件、软件和整机技术。 |
|||
7 |
5G+XR解决方案相关芯片、器件、软件和整机技术。 |
|||
1 |
智慧城市 (咨询电话:66159316-810) |
应急领域信息化技术 |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相关要求的低成本高效能的前端智能感知装备技术。 |
市应急局 |
2 |
新型智慧城市感知技术 |
满足城市安全发展需要的加油站视频监控和物联感知算法及前端传感装备技术。 |
||
3 |
森林灭火信息化技术 |
适用于本市森林灭火指挥作战的融合通信技术及配套装备技术。 |
||
1 |
生态环保领域 (咨询电话:66159316-810) |
污染源管理领域装备技术 |
1.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控技术及设备; 2.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预测预警及风险识别技术; 3.地下水污染在线监测监控技术及设备; 4.水中标志性污染物识别追溯技术及相关监控设备。 |
市生态环境局 |
2 |
水环境分析技术 |
目前水环境分析主要以监测数据的简单分析为主,欠缺数据深度挖掘能力以及根据数据模拟预测水环境状况的能力。为提高监测数据应用价值和应对突发污染事件的水平,需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水环境污染风险预测预警及规划能力:1.数据深度分析: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合多源数据,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探究环境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 2.地表水模拟预测:模拟水动力、水质变化情况和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针对异常状况实时预报预警,及时对下游河段水质响应状况进行预判,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多种场景模拟水环境变化情况,用以支撑水环境管理决策; |
||
3 |
新型智慧城市感知体系建设城市声环境监测技术 |
1.满足小型化低成本便于高密网络布点建设的声环境自动监测设备; 2.开发融合具备声源方向及虫鸣鸟叫等声源类型识别的智能噪声感知设备; 3.开发城市动态展示声环境监测领域智慧型噪声地图 |
||
4 |
生态质量监测技术 |
满足本市生态质量状况监测需求(植被地表生物量监测)的低成本高精度智能监测技术及配套装备。 满足本市植被碳汇能力监测需求的智能监测技术及配套装备。 |
||
5 |
遥感监测技术 |
建设大气污染地基遥感站点及二氧化氮、VOCs光学观测仪器等设备。 |
||
6 |
电子围栏技术 |
针对重点区域,如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建立电子围栏,配套门禁管理系统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实现机动车动态监控,加强重污染应急期或重点管控时段的机动车行驶管控。 |
||
7 |
环境风险预警大数据分析模型和技术 |
为进一步提升执法精准性,合理调度执法力量,精准发现、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在目前掌握的污染源基本数据、空间数据的基础上,加入企业用电量、用水量,人员活动情况等各类社会数据,以及气象、遥感等各类监测数据,实现对污染源和区域空间的立体分析,综合形成环境风险预警数据。 |
||
8 |
科学的执法效能评估技术 |
目前关于执法效能的评估集中于执法检查力量分布和行政处罚行为产出关联分析,一是未同环境质量指标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二是评价因子尚不全面。为合理评估执法效能,需要融汇多源评价因子,建立科学分析模型。 |
||
9 |
综合性智能化的涉气涉水违法线索感知的非现场监管技术 |
接入我市自动监控平台的重点排污单位接近600家,基本实现了对重点排污单位的全天候非现场监管,但如何通过自动监控数据实现对异常线索的动态感知,及时发现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升对企业的监管效果成为摆在执法人员面前的难题。因此,以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为基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依托,融合污染源自动监控、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等监测数据,搭建综合性、智能化的大气违法线索精准感知的非现场监管体系,实现违法违规行为、弄虚作假行为、异常线索等智能化自动甄别和推送,形成从问题的及时发现、精准定位到快速解决的闭环联动机制,完成“管人、管事、管数”的流程化高效协同管理,实现线索感知的面到点的提升,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
||
10 |
异常噪声线索识别和监控技术 |
我市正在推进噪声重点管控区域噪声监测设备的布设工作,但对于异常噪声的精准识别和溯源,尤其是异常噪声的时间分布、异常规律、类别等的分析还存在缺失,亟需通过噪声识别和感知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异常噪声的精准监管。 |
||
11 |
碳排放执法闭环管理技术 |
碳执法工作的主要对象为碳排放履约单位,执法内容为碳排放报告执行和履约情况,缺乏对碳排放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和第三方核查机构和检测机构的监管,无法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结合监管需要,按照“企业报送数据——数据接收-数据分析-线索识别-精准推送—现场执法-排查反馈-问题整改-企业报送数据”的思路,建立碳排放执法闭环管理模式,识别重点碳排放单位的核算边界错误、数据不全、参数选用不对等常见问题进行线索推送;利用企业厂界周边安装建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碳排放监测设备,实现企业碳排放数据的实时监管,动态评估和识别异常排放和超强度排放情况,提醒企业及时整改,引导执法手段及时介入,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 |
||
12 |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违法问题识别和取证系统技术 |
机动车检验机构是机动车排放监管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规范性是保证机动车达标排放的重要保证。因此,通过接入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控视频、操作日志、检验结数据等,构建违法问题识别和取证系统,自动识别涉嫌造假等违规线索,实现线索推送和证据留存功能,震慑违法行为,降低违规行为发生风险,提高机动车环保检测的实际效果。 |
||
1 |
绿色智慧建筑 6(咨询电话:66159316-810)
|
BIM技术 |
通用的、国产的BIM应用软件技术 |
市住建委 |
2 |
建筑机器人技术 |
1.能够真正代替人的操作的建筑机器人技术; 2.对建筑隔墙条板自动化安装机器人技术; 3.在特定场景、特定环境下应用建筑机器人,并提高人工智能或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对于复杂多边的建筑工地场景有更高的适应能力。 |
||
3 |
智能建造技术 |
1.完全与项目实施过程结合的数据采集及数据流转平台技术; 2.基于智能算法的施工生产组织筹划技术。如预制构件场地智能规划、智能排产、生产与存储、现场安装进度协同匹配分析、智能预警等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与现场施工的高度协同,促进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深度价值实现。 3.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问题与隐患智能快速识别和分析技术。如利用摄像头、AR智能眼镜或其他图像捕捉方式实现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隐患与问题的智能识别与分析,实现实时高效大范围的现场质量安全管控。 4.对于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方式有需求,共同研究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过程绿色建造。 5.协作开展基于机器视觉的施工进度识别,高效实现公路、桥梁、隧道等土木工程施工进度的精细化管理技术。 |
||
4 |
绿色建材评价认证技术 |
1.建材产品碳足迹量化标准研究 为实现“双碳”目标,需制定与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目录对应的碳足迹量化指标,建立行业绿色低碳技术评价细则,建立低碳产品评价通则,尤其要对建筑工程应用中量大面广建材产品,提出碳足迹基准值,推动绿色低碳建材技术和产品发展。 2.碳排放认证认可体系研究 基于绿色产品认证、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等合格评定体系的协同发展,整合低碳产品认证、碳标签(足迹)认证,构建完善的产品碳排放认证认可体系。 |
||
5 |
绿色建材关键技术研发与课题研究 |
1.开展绿色建筑智能选材研究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信息技术无缝对接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建筑设计软件系统,实现建筑设计及装修阶段的选材智能化。 2.新型大宗建材在建筑工程应用的碳排放研究 聚焦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构件功能复合墙体材料、节能玻璃和门窗系统、长寿命生态屋面材料等建筑部品,研究其在建筑寿命期不同气候区的碳排放。 3.固废利用再生绿色建材评价标准研究 研究利用多种固废组配制备高附加值功能型绿色建材的评价技术,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范例。 4.抗菌杀毒功能建材的评价标准研究 对满足“平疫结合”的低碳抗菌杀毒装饰板建材新产品,基于长效、安全性开展绿色评价标准研究。 |
||
6 |
基于绿色建筑综合效能调适方法和闭环流程的关键技术研究 |
综合调适的目的是使绿色建筑在动态负荷变化和实际使用功能要求复杂的情况下,使建筑各个系统满足设计和用户的使用要求。应通过综合效能调适的过程引入和调适方法的研究,并结合现行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形成传统调试→竣工验收→综合效能调适→交付培训→运行和维护的闭环流程。 |
||
7 |
能源管控平台技术 |
对绿色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实行实时监控,加强绿色建筑能源管理、指导提升能源使用率。通过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行综合展现分析和预测预警,为绿色建筑高效运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 |
||
8 |
建筑产业互联网技术 |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形成的关键基础设施和运营模式,促进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打通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协同发展,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实现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等全链数字化。 |